1、中国地图如下: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复杂多样,各类地形占全国陆地面积的比例是:山地33%,高原26%,盆地18%,平原12%,丘陵9%。
2、喜马拉雅山脉:呈弧形分布在中国与印度、尼泊尔等国的边境上,绵延2400多公里,平均海拔6000米,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13米,是世界最高峰。
3、中国著名的大山脉有:喜玛拉雅山、昆仑山、天山、唐古拉山脉、秦岭、大兴安岭、太行山、祁连山、横断山等。东西走向:由北而南为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4、昆仑山在汉代主要指的是新疆西部的昆仑山部分,清代以来将塔里木盆地与青藏高原之间的巨大山,及其延伸部分称为昆仑山。昆仑山脉在塔里木盆地西端与阿尔金山分叉,有时也将阿尔金山视为昆仑山的支脉。
5、主要山脉图: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3列(主要包括5条山脉):北列为天山一阴山;中列为昆仑山—秦岭;南列为南岭。
青海湖在中国地图上就是中央靠西有一个较大的蓝点,在青海省东部西宁市西北部。
地图上,青海省位于中国西部,地理位置介于东经89°35′—103°04′,北纬31°9′—39°19′之间。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因境内的青海湖而得名,面积72万平方公里,全省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青海是我国幅员面积最大的省;是人口密度最小的省;是海拔最高的省;是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高的省。
青海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西宁。青海省位于中国西部,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因境内有国内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
青海属于青海省地图。青海位于中国西部,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 。是中国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简称青,省会为西宁。
青海就是一个省份,简称“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西宁。
比如,如果地图上某一段距离的比例尺为1:10000,实际距离为10公里,那么这段距离在地图上应该有10000个单位长度。
比例尺的意思是图上一厘米等于实际10000厘米。
在一个圆柱形的储水桶里,放入一段底面积为75平方厘米的圆柱形钢柱。如果把它全部放入水中,水面上升9厘米;如果把圆柱形钢柱露出水面8厘米,水面就会下降4厘米。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在比例尺为1:100000的地图上,图上1厘米代表的实地距离是1千米=图上距离1厘米÷比例尺1:100000。考点:本题考查地图的知识。
正方形的边长增加10%后,面积是原来的( )%。 走同一段路,甲要2小时,乙要3小时,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快 。
1、图上绘有古巴比伦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大约是公元前2500年刻制的,距今大约四千余年了。
2、现存最早的地图,是1973年底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发现的三幅绘在帛上的地图:一幅地形图、一幅驻军图和一幅城邑图。它们距今已有二千一百多年,不但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以实测为基础绘制的地图。
3、中国地图最早的可以是,《左传》上记载的夏代的《九鼎图 》。地图类型有 1)按其区域范围分为:世界图、半球图、大洲图、大洋图、大海图、国家(地区)图、省区图、市县图等。
1、中国历史上首次使用古今对照的地图是《海内华夷图》 。《海内华夷图》由唐代地理学家贾耽绘制 , 这幅地图按照的是晋代的裴秀六体编绘 , 地图比例为“一寸折百里” 。
2、中国首次采用古今对照的地图是《海内华夷图》。《海内华夷图》是按照晋代裴秀六体方法编绘,比例是一寸折百里,用不同的颜色注记地名。
3、首次采用古今对照双色绘画的地图是《海内华夷图》。海内华夷图是采用晋代裴秀六体方法编绘而成的,包含了作者所了解的所有地区,并且作者十分注重地理位置的正确性。
4、中国历史上首次采用古今对照双色绘画的地理图是海内华夷图。海内华夷图是唐代地理学家贾耽于德宗贞元十七年(801)绘制。
5、中国历史上首次采用古今对照双色绘画的地图是:《海内华夷图》。此图是按照晋代裴秀六体方法编绘,比例是一寸折百里,用不同的颜色注记地名:“古郡国题以墨,今州县题以朱”。
6、中国历史上首次采用古今对照双色绘画的地理图是海内华夷图。贾耽是唐代地理学家、地图制图学家,他在55岁时组织画工绘制《海内华夷图》,花了17年的时间,才完成了这个巨幅唐代中国全图。
1、中国历史上首次采用古今对照,双色绘画的地理图是__《海内华夷图》__。
2、中国历史上首次采用古今对照,双色绘画的地理图是唐代地理学家贾耽绘制的《海内华夷图》。贾耽在55岁时组织画工绘制《海内华夷图》,花了17年的时间,才完成了这个巨幅唐代中国全图。
3、中国历史上首次采用古今对照双色绘画的地理图是海内华夷图。海内华夷图是唐代地理学家贾耽于德宗贞元十七年(801)绘制。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