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不见的城市》是一本关于马可61波罗给忽必烈汗讲述城市的小说,或者说是关于概念城市的寓言式随笔,是卡尔维诺“在越来越难以把城市当做城市来生活的时刻,献给城市的最后一首爱情诗。
2、未读“看不见的城市”前,我对卡尔维诺此人毫无所知。阅读“看不见的城市”一书时,在读完他就“城市”所进行的一系列“概念”思考后,我抱着对他轻快迷幻的句子和深邃的思想的惊叹,对他本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看不见的城市》(1972)小说分为9个章节,66篇城市寓言,11个系列分别为:城市与记忆,城市与欲望,城市与符号,轻盈的城市,城市与贸易,城市与眼睛...马可波罗在皇宫中向年老的成吉思汗讲述他所游览的城市。
4、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是一本令我拍案称奇的书。我借阅翻了没多久就有一种强烈的年头,想要买一本留着细细品味。他以马可波罗向忽必烈汇报的形式,讲了很多城市,并且为每一座城市取了不同的女人的名字。
5、写下这些文字,只是想记录下某时某刻我对《看不见的城市》这本最喜爱的书籍的一些的理解。一故事由一场对话开始,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向鞑靼君王忽必烈汗讲述他旅途中走访过的城市,由此引发他们之间的种种思考与辩论。
6、在忽必烈与马可波罗的对话中,卡神带我们领略了那些神奇的城市,我们从空中俯视,高楼拔地而起,树木茂盛生长,人们嬉皮笑脸,高空俯视的只是城市的表象,埋藏在城市底下阴暗丑陋邪恶的真相我们都看不见,这是看不见的城市。
“看不见的城市”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但是却存在于马可波罗和忽必烈的脑海中,每一座城市都是不完美的,不完美的城市组合在一起便成了一座完美的想象中的城市,也许那就是我们永远抵达不了但存在于我们脑海中的“远方”。
旅行的意义,不是逃避,不是艳遇,不是放松心情,更不是炫耀,而是为了洗一洗身体和灵魂,给自己换一种新的眼光,甚至一种生活方式,给生命增加多一种可能性的叉枝。
于是我尝试去描述其中的一点。城市与记忆。“在他盼望着城市时,心里就会想到所有这一切,因此,伊西多拉便是他梦中的城市,但只有一点不同。……他和这些老人们并坐在一起,当初的欲望已是记忆。
1、《看不见的城市》是卡尔维诺用想象编制起来的迷宫,充满了令人目眩神迷的梦幻感。
2、那个“城市”有着鲜花和大厦;有麻木生存的行尸和精力充沛的诗人;有号啕大哭和有欢歌笑语;太阳落下后,不见月亮却有霓虹灯彻夜通亮…也许这些并非是真正的城市,只是我的梦境罢了。
3、寻找看不见的城市就像在一座命运交叉的城堡里游历,诡秘莫测,曲折迂回。在熟视的文字背后,透过半明半暗的光线,我们看到了一半面孔隐没在阴影里神秘而狡黠的卡尔维诺,另一半则是光照中睿智而先知的卡尔维诺。
4、《看不见的城市》的特殊之处在于,你无法为这本书描绘一张清晰的阅读地图。
5、我们在城市里不断行走,窥见了城市的一处又一处。这是一座座真实存在的城市,它们是“看得见的城市”。而伊塔洛·卡尔维诺张开想象的翅膀,为我们描绘了一座座“看不见的城市”。结构初读此书,按照传统的读法,从头至尾逐页阅读。
6、忽必烈才能有一刻掌控与收纳全局的错觉。同样,也只有面对《看不见的城市》整个文本的时候,读者才能有掌控与收纳‘城市’的错觉。所以不要执于任何‘喜欢’的片段。你喜欢的片段,不是一个城市,而是一个路口。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