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未成年网民破1.93亿,“数字青春”的喜与忧

admin 2023-12-25 00:42 资讯 34 0

12月23日,《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已增长到97.2%,基本达到饱和状态,与此同时,未成年人用网低龄化趋势明显,过去5年小学阶段的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从89.5%提升至95.1%。

基本饱和的普及率与低龄化趋势的存在共同描绘出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的喜与忧。有关分析指出,互联网有助于拓宽未成年人的视野,提高综合素质,但同时,未成年人相对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辨别能力,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还可能沉迷于虚拟世界,受到网络暴力、网络诈骗等风险的侵害,这就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让未成年人更好地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

基本饱和

《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不断扩大,2022年未成年网民规模已突破1.93亿。2018―2022年,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从93.7%增长到97.2%,基本达到饱和状态。

“基本饱和”的普及率对于未成年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顶象技术业务安全专家田际云向北京商报记者指出,互联网为未成年人提供了一个获取信息的无限资源,未成年人可以学习任何感兴趣的东西,从历史和科学到艺术和音乐等等。同时,未成年人通过在线课程、游戏和其他资源学习新技能,包括信息素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此外,互联网使未成年人可以结交新朋友,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并参与全球社区。

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也向北京商报记者提到,未成年网民增长,从积极的方面来看,互联网为未成年人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娱乐方式,有助于拓宽他们的视野,提高综合素质。此外,网络社交也为未成年人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结交朋友的平台,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数据显示,教育数字化确实正在赋能未成年人网络学习。认为互联网对自己的学习产生了积极影响的未成年网民比例,从2018年的53%提升至2022年的77.4%。城乡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差距也在持续减小,从2018年的5.4个百分点下降至2022年的1个百分点。

隐忧犹存

未成年网民的规模不断扩大,对于网络的使用也更加深入。《报告》显示,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的广度和深度明显提升,使用手机上网的未成年网民比例一直保持在90%左右,正在使用智能手表、智能台灯、词典笔、智能屏等新型智能设备的未成年网民均超过20%。

同时,短视频用户规模增长明显,经常看短视频的未成年网民比例从2018年的40.5%增长至2022年的54.1%,并成为未成年人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AI受到未成年人广泛关注,超过八成的未成年网民表示听说过人工智能技术。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未成年人用网低龄化趋势明显,过去5年小学阶段的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从89.5%提升至95.1%。在这之中,蕴含着未成年人上网的隐忧。“互联网作为一种强大的信息传播工具,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随着未成年网民数量的不断增长,特别是‘低龄化’趋势的出现,互联网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也变得越来越复杂。”郭涛表示,过度依赖互联网可能导致未成年人沉迷于虚拟世界,忽视现实生活中的学习、家庭和人际交往,此外,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和诱导性内容也可能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田际云也指出,未成年人相对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辨别能力,互联网可以让人上瘾,尤其是对青少年,“他们可能会花大量时间在网上,忽视他们的学业、社交生活和健康;同时,互联网上充斥着不适合未成年人的内容,例如暴力、色情和仇恨言论。未成年人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给其成长带来畸形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容易受到网络暴力、网络诈骗等风险的侵害”。

提升质量

事实上,在未成年网民规模持续增长的同时,相应的网络娱乐管理体系也日益完善,61.5%的未成年网民认为当前限制游戏时长的管理方式使得自己或同学玩游戏的时间明显减少。同时,未成年人网络安全环境明显改善,2022年,有72.4%的未成年网民表示,过去一年未遇到过网络安全事件。

不过,“量”已基本饱和,接下来,“质”的提升却不能终止。面对我国未成年人几乎“无人不网”的新形势,针对存在的城乡应用水平差距、触网低龄化、信息甄别意识不强、网络技能学习浅表化、网络普法教育不足等问题,《报告》提出,要促进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提升,推动城乡未成年人更加公平地使用互联网;凝聚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合力,破解未成年人用网过度问题;加强内容的正向引导;紧跟人工智能发展趋势,支持未成年人更好地学习新兴网络技术;重视新型网络安全风险隐患,加强网络普法执法和安全教育。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进一步向北京商报记者指出,为了让未成年人进行更有质量的上网,学校要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通过开展信息技术课程、举办网络安全主题活动等方式,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政府部门要继续完善网络管理政策,加大对不良网络信息的整治力度,保护未成年人网络安全,同时,加强监管,结合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开发更多有益于未成年人成长的网络教育资源,让他们在享受网络便利的同时,提升自身素质。

“总之,在普及率基本饱和的背景下,提升未成年人上网质量需要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和企业共同努力,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让未成年人更好地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柏文喜表示。

北京商报记者 金朝力 冉黎黎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暂无评论,欢迎沙发
关灯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