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发展过程,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简要描述城市化的过程简答题

1、首先是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手工业。在封建社会有很多失去土地的农民,而城市手工业的发展又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于是很多失去土地的农民进入城镇,出卖劳动力,成为最早的工人。

2、初始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30%以下这一阶段农村人口占绝对优势,生产力水平较低,工业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农村剩余劳动力释放缓慢。

3、城市化一般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的过程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4、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英国生产力飞速提高,工业化进程随之加快,因此,工业革命是英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1、——1957年,是城市化起步发展时期;(2)1958——1965年,是城市化的不稳定发展时期;(3)1966——1978年,是城市化停滞发展时期;(4)1978至今,是城市化的稳定快速发展时期。

2、中期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0%~70%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城市人口可在较短的时间内突破50%进而上升到70%左右。后期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70%以上这一阶段也成为城市化稳定阶段。

3、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经历了几个历史阶段,其原因主要包括: 国家计划经济政策的实施: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实行了计划经济,加快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国家把大量资金投入到城市建设中,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1、中国近现代城市化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鸦片战争后、日本侵华前,中国曾经有过一个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国的华侨遍布世界,他们积累了财富之后就回到自己的家乡建设城市。

2、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制约;城市化起步晚;工农业生产水平低,或工业化程度不高,或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

3、在国内外贸易中心城市和通商口岸。民族工业沿海分布在工矿业发达地区。近代交通工具传入我国,交通枢纽形成近代城市。土地资源市场化使城市窨规模的扩大和新城镇的建设得以实现。

4、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模式与西方模式相去甚远,它是在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结构中展开的,也是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历史环境中展开的。

5、经济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的城市化程度要远远高于经济比较落后的农业国家。1980年,发达地区国家的城市人口的比例平均为70.9%,其中,美国为77%,日本为73%,联邦德国为87%,英国为90.8%,加拿大为75%。

中国城市化过程

第三阶段是平稳发展期(1976至1999年)。这一时期是中国城市化平稳发展期,城市化率逐步增长,从1976年的15.49%到1999年的25.51%,20多年间城市化率增加了10个百分点。第四阶段是快速发展期(2000至2006年)。

中国近现代城市化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鸦片战争后、日本侵华前,中国曾经有过一个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国的华侨遍布世界,他们积累了财富之后就回到自己的家乡建设城市。

第一阶段是1949-1957年的平稳发展时期。随着国内局势的稳定,特别我国全面工业化 进程的启动,我国城镇人口的比重也获得了平稳增长。第二阶段是1958-1965年急速调整时期。在这一期间,我国城市人口先是急剧上升随后 又迅速下降。

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如下:第一阶段: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这两个运动都是清政府推出的改革措施,旨在引进西方的技术、理论和文明,加强国力。

初始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30%以下这一阶段农村人口占绝对优势,生产力水平较低,工业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农村剩余劳动力释放缓慢。

城镇化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对之有不同的解释,就目前来说,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化的概念分别从人口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角度予以了阐述。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最新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